作为高精度AOI设备的核心研发部门,聚焦显示面板与半导体两大核心领域,致力于攻克工业检测中的光学“卡脖子”技术。通过融合光学成像、AI算法及跨学科技术,实现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检测精度跨越,为新型显示(Mini/Micro LED、OLED)和先进制程芯片(5nm以下)提供超精密光学检测解决方案。
Mini LED芯片缺陷检测
采用20X物镜与图像对焦传感器(MIAF-500),1.5s内完成±150μm离焦补偿,实现微米级芯片裂纹全检
OLED柔性屏均匀度修复
结合激光对焦系统与明暗场环形光源,解决曲面屏高度差异导致的亮度不均问题,良率提12%
晶圆级纳米缺陷检测
深紫外光源(193nm)结合相移干涉技术,识别30nm微粒污染,支持5nm制程工艺在线检测
先进封装内部缺陷分析
X射线透视成像+AI三维重构,检出芯片内部气泡/裂纹,误报率<0.1%
高速超高精度多光谱探测:突破光学衍射极限,采用多维度光源,实现100nm以下缺陷识别、分类。
Panel-Semiconductor协同:硅基OLED检测中整合半导体工艺与面板光学技术,降低客户设备投资成本30%
光计算加速:研发光学神经网络处理器,将图像处理延迟降至微秒级
部门使命:以光学创新为显示面板与半导体制造赋予“智能之眼”,推动国产检测设备替代进程
高速TDI明暗场扫描
采用多阵列CMOS TDI传感器,单次扫描同步捕获明场(表面形貌)、暗场(微划痕/颗粒)及背光图像,检测精度达±0.1μm
应用场景:OLED面板边缘裂痕检测、Mini LED芯片焊点虚焊识别
白光干涉高速扫描
结合共聚焦显微术与垂直扫描干涉(VSI),实现Z轴0.01nm分辨率,支持1nm–5mm大范围形貌重建
动态抗干扰算法补偿温度漂移,确保工业环境下±0.1nm重复精度
多光谱融合照明
紫外/可见光/近红外(380-1700nm)多波长LED阵列,通过波分复用(WDM)激发缺陷特征响应
深度学习模型动态优化光源参数,提升强反光表面(如玻璃盖板)划痕识别率至>99.5%
纳米级膜厚测量
白光干涉谱分析技术,精度达±0.1nm,支持超薄膜(≤10nm光刻胶)与多层复合膜堆叠(OLED 8层结构)同步检测
集成深度学习缺陷分类模型,实现微裂纹、颗粒污染的自动识别与分级
应用案例:在显示面板检测中达成99%识别准确率,检测速度提升30%
表:核心光学检测技术性能对比
技术模块 | 精度指标 | 行业应用场景 |
TDI明暗场扫描 | 1μm | 面板缺陷、焊点虚焊 |
白光干涉扫描 | Z轴0.01nm | 晶圆粗糙度、MEMS结构三维重建 |
多光谱膜厚测量 | ±0.1nm | 半导体光刻胶、OLED多层膜监控 |
AI缺陷分类 | 识别率97% | 晶圆颗粒污染自动分级、Mura分类 |